《化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研報告》藍皮書在京正式發布。歷時8個月的工業、農業領域首次大規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研圓滿收官,為在新時代深入推進化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力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了“走”出來的經驗和指南。
藍皮書系統梳理了化肥行業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典型經驗,并在此基礎上針對宏觀政策制定者、有關管理部門、協會組織等提出了8項政策建議,以加快化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進程。
藍皮書提出:化肥問題不僅涉及糧食安全問題,更關系到國計民生和社會問題,其重要地位和優先位置在當前國內主糧供應已基本充足的情況下被人為低估;化肥行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目前正穩步扎實推進,取得了很多成果經驗,但受內憂外患制約,改革遇到了諸多困難和阻力;政策助推化肥業改革,可以從完善產業政策、大力支持去產能、支持發展新型肥料、助力拓展農化服務、扶持“走出去”、促進資源保護和綜合利用、扶持民族鉀肥工業發展、規范市場秩序等多個方面入手。
調研活動及其成果得到與會領導專家一致的高度認可。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壽生發言指出,本次活動主題十分鮮明、調研十分深入、典型十分突出、問題十分準確、建議十分中肯,希望借此藍皮書的發布,全面開啟新時代我國化肥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征程、農化服務的新局面、綠色發展的新境界、質量效益的新水平,走在石油和化工全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最前沿,為加快建成石化強國做出重大貢獻。
國務院參事劉志仁數次親自參與此次調研活動。他指出,跨部門的聯合產業調研搞得這么成功,應該說這是第一次。化肥行業當前處境尷尬,但其實它的價值和重要地位沒有也不會改變,任何妖魔化化肥產業的言行都是不科學的。結合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新理念、新舉措,化肥行業要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加大研發創新力度,探索在鄉村振興戰略下如何把小農戶聯合起來、為其提供更好的農化服務,加快“走出去”步伐開辟“一帶一路”新市場。
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副司長潘愛華指出,此次調研活動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他透露,當前工信部正在重點開展淘汰落后產能、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推進綠色發展、推進兩化深度融合、擴大國際產能合作等幾項工作,這與此次藍皮書提出的8項政策建議高度吻合,以后在具體工作中也將盡量多地采納這些建議。
金正大集團、開磷集團、硅谷肥業的代表分享了各自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獨特經驗。金正大集團黨委書記張曉義指出,化肥行業目前正處在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這次調研走得很全面、也很深入,掌握準了行業發展現狀和問題,探索了推進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方案和路徑。希望以此次調研活動為契機,全行業、產業鏈間推動大聯合、大協作,加快改革進程,提升發展層次,共同提高中國化肥產業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
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石化處處長邵稷結合自己和部門工作對藍皮書提出的8項政策建議做了回應。他指出,針對九龍治水、令出多門的問題,管理部門在宏觀層面還應加強管理銜接和溝通合作,探索聯動機制,破解產業政策不統一、不協調的問題;針對去產能的問題,下一步要著重落實好即將出臺的化肥產能置換方案,助力先進產能發展壯大;針對新型肥料發展的問題,管理部門對“新型肥料就是肥料里的新材料”的立場是基本一致的,今后將進一步加以落實。
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耕肥處處長仲鷺勍、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首席農藝師高祥照、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理事長白由路、中國磷復肥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修學峰等專家也發表了各自對調研報告的感受,并結合各自實際工作對推進化肥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了建議。
全國20余家骨干化肥企業代表,以及包括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在內的38家主流媒體出席了藍皮書發布儀式。
此次調研活動由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指導,由中國化工報社、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中國氮肥工業協會、中國磷復肥工業協會、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高效復合肥料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中國化工產業發展研究院、金正大集團等8家單位發起,于今年3月26日在北京正式啟動。調研組在對全國30多家化肥骨干企業實地走訪調查,以及開展大面積問卷調查和大數據分析的基礎上,撰寫出了此份調研報告。
各方點贊藍皮書
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耕肥處處長仲鷺勍:此次調研活動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探索實踐上值得欽佩,對于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農業綠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和參考價值。今后農業部門在推進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探索肥料登記等管理體制改革等方面將認真考慮藍皮書中的有關建議,助推化肥行業更好地發展。
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石化處處長邵稷:今年一號文件和黨的十九大都強調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注重農業農村改革發展,這次調研活動緊扣發展主題,領會中央精神十分準確、及時。藍皮書提出的8項政策建議很有針對性,對于今后各方協同解決問題促進化肥產業更好發展很有幫助。
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首席農藝師高祥照:這次調研活動取得了很好的結果,而最重要的一點經驗是,它不像過去“自己給自己調研”,是行業權威媒體主導、多方參與的第三方產業調研,更加客觀公正,也更有利于發現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我要把藍皮書帶回去,對照好好研究,以提升我們的農技推廣服務工作。
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理事長白由路:黨的十九大與肥料行業密切相關的有三點:一是提出到2035年生態環境要有根本好轉;二是提出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三是強調加強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以及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這都對化肥行業的發展提出了新期待、新使命、新要求。而這些鮮活的時代命題,在此次調研活動中都得到了比較好的體現。
中國磷復肥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修學峰:藍皮書對化肥行業的現狀反映全面,準確揭示了行業現狀與存在的問題。同時,藍皮書還分享了很多化肥企業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特色經驗,很值得行業學習借鑒;通過調研發現了一些行業發展的新動向,比如農化服務、“走出去”、行業內及產業鏈間聯合協作等,對于我們準確把握產業發展趨勢很有意義。藍皮書提出的政策建議也很有針對性,值得認真學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