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兩年,我國客車行業有不小的變動。從補貼新政到推薦目錄,再到多家客車生產企業的股權變動、傳統客車行業之外的“入侵者”紛紛涉足客車行業,我國客車市場規模、市場結構以及競爭者格局出現了新的發展趨勢。
2016年,因補貼政策尚未明確,新能源客車經過了起伏跌宕的一年。盡管如此,從近三年的客車產銷數據中仍可看出,新能源客車市場比重在持續增長,新能源客車占客車市場的比重在2016年達到23.86%,未來預計該比重仍將穩步提升。
客車市場分析專家佘振清曾指出,我國客車市場大致分為城市公交和公路客運兩大部分,在未來的發展中,傳統公交客車將加速退出市場,而在公路客運中,新能源客車對傳統客車的替代趨勢也已經表現得十分清晰。并且,他指出,我國高速鐵路網絡的快速發展對客車市場產生了強大的沖擊,在很大程度上對公路客車形成替代品競爭力的威脅。這表現在,近5年,我國長途客車和旅游客車市場份額逐年遞減。
同時,在剛過去不久的天津客車展上,中通客車品牌文化部部長李篤生也表示,受市場需求變化、政策變動、國家導向變化等影響,整個行業今年1~2月表現不是很好,尤其是新能源客車市場的下滑幅度“非常大”。盡管如此,對于整個國內客車市場,無論是新能源還是傳統動力客車,剛性的需求仍然存在。除了新能源公交車市場,新能源公路用車、公商務用車、校車市場仍然會有一個比較不錯的期待,并且在新能源市場中,重點發力城市物流車也是2017年的發展方向。他認為,國家對于城市運行的物流車提出了很多指導性意見,社會關注力度也比較大,未來城市物流車純電動化是趨勢。對于未來客車行業的發展,一定要把握好未來發展方向,重點聚焦。
毋庸置疑,隨著節能減排戰略的持續深化實施,新能源客車在我國客車領域扮演著愈來愈重要的角色。而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在新能源客車領域沒有優勢的傳統客車企業正逐漸衰退,一些擁有獨特技術的新企業不斷崛起。以前不生產核心零部件的客車企業以及“新興玩家”正逐漸掌握新能源客車核心零部件的關鍵技術。
一個不容忽視的現狀是,如今,在新能源客車領域,傳統客車企業已經難以堅守舊有格局,中通客車、比亞迪、南京金龍、珠海銀隆等新勢力已經和正在強勢崛起,顛覆了傳統客車業以一通三龍為標志的原有格局。比如2016年的客車行業,除傳統龍頭老大宇通客車以26862輛銷量保持第一外,新勢力們成績斐然:憑借新能源客車的市場大爆發,中通客車以14105輛的全年總銷量成為排名第二;比亞迪以13278輛排名第三;除了這三家銷量過萬的企業之外,珠海銀隆和南京金龍分別以5285輛和4893輛的銷量成績躋身行業前十。尤其是作為客車行業“后來者”的比亞迪,2016年攻勢相當猛烈,在6米以上市場排名達到第4位,在10米以上大客市場的排名更是沖到了第2位。
綜上,筆者認為,在我國傳統客車領域市場競爭較為激烈的背景下,新興品牌抓住新能源機遇快速崛起,對部分老牌企業銷量造成較大沖擊,未來這種替代影響和競爭態勢將會繼續擴大。并且,在未來客車市場的競爭中,技術、資金、市場、人才也將成為改變客車未來格局的重要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