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月1日起實施《汽車銷售管理辦法》,打破品牌授權為核心的4S傳統銷售模式
2017年2月20日,商務部審議通過《汽車銷售管理辦法》,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2005年發布的《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同時廢止。
該辦法規定在境內銷售汽車的供應商、經銷商,應當建立完善汽車銷售和售后服務體系,保證相應的配件供應,提供及時、有效的售后服務,嚴格遵守家用汽車產品“三包”、召回等規定,確保消費者合法權益。
新《辦法》實施后,打破了品牌授權為核心的4S傳統銷售模式,為多種模式并行的汽車流通形式提供了保證,開啟了汽車流通和后市場多元化競爭的時代。
2.《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發布,建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管理長效機制
9月28日,工信部等五部委印發《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旨在建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管理長效機制,促進汽車產業健康發展。該辦法自2018年4月1日起施行。
辦法規定,對核算年度生產量2000輛以下并且生產、研發和運營保持獨立的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進口量2000輛以下的獲境外乘用車生產企業授權的進口乘用車供應企業,按照以下規定放寬其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積分的達標要求:企業2016年度至2020年度平均燃料消耗量較上一年度下降6%以上的,其達標值在《乘用車燃料消耗量評價方法及指標》規定的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要求基礎上放寬60%;下降3%以上不滿6%的,其達標值放寬30%。
通過實施該方法,我國建立了積分核算制度和積分管理平臺。境內各乘用車生產企業、各進口乘用車供應企業都作為平均燃料消耗量積分與新能源汽車積分的核算主體,單獨實施核算。建立汽車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管理平臺,統籌推進積分公示、轉讓、交易等,企業通過該平臺開展積分轉讓或者交易。
此外,設立了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的門檻?!掇k法》對傳統能源乘用車企業達到3萬輛以上的,從2019年度開始設定積分比例要求。
通過實行積分并行管理,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積分中,正積分可以按照80%或者90%的比例結轉后續年度使用,也可以在關聯企業間轉讓;新能源汽車積分中,正積分可以自由交易,負積分可以采取購買新能源汽車正積分的方式抵償歸零。
3.十五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擴大生物燃料乙醇生產和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的實施方案》
9月份,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十五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擴大生物燃料乙醇生產和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的實施方案》,明確了擴大生物燃料乙醇生產和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工作的重要意義、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
到2020年,在全國范圍內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基本實現全覆蓋,市場化運行機制初步建立。到2025年,力爭纖維素乙醇實現規模化生產,形成更加完善的市場化運行機制。
4.四部門發布免征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的公告,延續國家扶持新能源車政策
2017年12月27日,財政部、稅務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發布了免征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有關事項公告。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對購置的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
國家上次對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的期限是自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兩次合計免征購置稅時間共計6年4個月,國家大力扶持新能源車政策得到延續。
5.中國一汽、東風汽車、長安汽車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中國汽車行業的“國家隊”開始全面合作
12月1日,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在湖北武漢舉行。
根據協議,三方將在前瞻共性技術創新、汽車全價值鏈運營、聯合出海“走出去”、新商業模式等四大領域開展全方位的合作,這標志著中國汽車行業的“國家隊”開始全面合作,共同致力于推動中國汽車市場發展。
根據戰略合作協議,在前瞻共性技術創新領域,三家車企將積極參與智能網聯汽車國家創新中心的組建,長安汽車與中國一汽、東風汽車共同創建“前瞻共性技術創新中心”。三方共同圍繞新能源、智能化、網聯化、輕量化等領域,對戰略性核心技術、平臺進行聯合投資、開發,并共享技術成果。
其次,在汽車全價值鏈運營領域,三方將重點加強傳統整車平臺和動力總成等方面的協同,開展生產制造領域的合作以及協同采購,并深化在物流領域的協同合作。
中國一汽、東風汽車、長安汽車開啟合作新篇章,有助于中國汽車企業搶占戰略制高點,推進由“中國制造”轉向“中國創造”、由“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
6.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發布上海宣言,未來各方將致力于建設智能網聯出行體系
2017年11月6日,2017年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在上海嘉定舉行。會上,工信部、上海市政府,以及英國智能網聯汽車中心、美國國際交通創新中心、荷蘭國家應用科學研究院、日本野村綜合研究所聯合發布了上海宣言,表示未來將從五方面著手,合力發展智能網聯汽車。
上海宣言指出,相關政府、機構及企業未來將共同致力于建設“零排放、零傷亡、零障礙”的智慧、低碳、高效、舒適、便捷的智能網聯出行體系;共同加大智能網聯汽車前瞻和共性關鍵技術的創新,建立智能網聯汽車研發、測試、評價、示范等公共平臺,積極推進智能網聯汽車在世界各國的持續發展;共同加強建設智能網聯汽車法規和標準體系,合作開展通訊傳輸、公共數據定義、信息安全等領域的標準研究。
7.200家新創企業誕生,造車新勢力加速融入傳統車企
據相關媒體的調研,目前中國已出現了近200家汽車以及和汽車相關的新創公司,造車新勢力正在加速融入傳統產業。
在造車新勢力中,有相當一部分來自于互聯網公司。過去幾年,互聯網造車要顛覆傳統造車的聲音很強,但目前很多互聯網公司只聚焦到了汽車的一個部分?;ヂ摼W公司和傳統車企已經形成大致的分化:車企除了造車,還會涉足智能化系統;互聯網公司則更多地集中精力做智能系統。在產品結構上,大多數新創公司看好SUV品類。
新創企業雖然在互聯網等軟件部分具備優勢,但由于汽車是重資產行業,造車的過程也相對復雜,很多新創企業仍面臨一些問題。比如,在中國汽車產業引發關注的樂視汽車資金緊缺等問題。
8.工信部、發改委、科技部印發《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20年新能源車年產銷200萬輛
4月2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印發了《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的通知?!兑巹潯芬庠谄嚠a業著力突破重點領域,將大力發展汽車先進技術,形成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和先進節能汽車梯次合理的產業格局以及完善的產業配套體系,引領汽車產業轉型升級。
《規劃》在新能源領域的階段性目標是,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年產銷達到200萬輛,動力電池單體比能量達到300瓦時/公斤以上,力爭實現350瓦時/公斤,系統比能量力爭達到260瓦時/公斤、成本降至1元/瓦時以下。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占汽車產銷20%以上,動力電池系統比能量達到350瓦時/公斤。
9. 首個國標實施,電池回收將成新能源汽車發展關鍵
12月1日,《車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拆解規范》正式實施,這是由工信部提出的國內首個關于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的國家標準,明確指出回收拆解企業應具有相關資質。
數據顯示,國內動力電池將在2020年前后進入報廢高峰,動力電池回收將成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關鍵。拆解規范對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的安全性、作業程序、存儲和管理等方面進行了嚴格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行業性的發展難題,規范了我國車用動力電池的回收利用及拆解、專業性技術及動力電池回收體系。
10.吉利收購沃爾沃集團,自主品牌國際化進程提速
12月27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宣布與歐洲基金公司Cevian Capital達成一致,將收購其持有的沃爾沃集團(AB
Volvo)8847萬股的A股股票和7877萬股的B股股票。項目交割后,吉利控股將擁有沃爾沃集團8.2%股權,成為其第一大持股股東,并擁有15.6%的投票權。
在7年前的2010年,吉利控股以18億美元從福特汽車手中購得沃爾沃100%股權,并獲得沃爾沃轎車品牌的擁有權。沃爾沃集團牽手吉利后,吉利可獲得無人駕駛卡車、新能源客車領域的先進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