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騰訊和京東周一宣布將向唯品會投資8.63億美元,唯品會股價隨之也大幅上漲,在周一美國股市收盤時,唯品會股價較前一交易日的收盤價大漲39.22%。
12月18日,騰訊、京東與唯品會共同宣布三者達成最終協議,騰訊和京東將在交易交割時以現金形式向唯品會投資總計約8.63億美元,認購價格比唯品會截至12月15日的ADS收盤價格溢價約55%。交易結束后,騰訊和京東在唯品會將分別持股7%和5.5%。
公開資料顯示,唯品會聯合創始人、董事會主席及CEO沈亞作為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14.1%,騰訊和京東在股權投資完成后合計持股12.5%,逼近沈亞的股份比例。這是否意味著未來沈亞有可能喪失唯品會控制權?對此,唯品會解釋稱,唯品會將繼續保持獨立運營,沈亞也會繼續保持絕對控制權。此外,騰訊和京東認購的A類普通股會受到為期兩年的鎖定期限制。在兩年的鎖定期內,騰訊有權任命一位唯品會董事會成員,京東可以任命一位董事會的觀察員。
以折股后的股價計算,唯品會剛剛上市時的股價僅為0.4美元左右,最高曾達到30.7美元,而目前僅為8.44美元。唯品會此前認為,股價被資本市場極其嚴重低估,主要是因為金融和物流部分估值未被納入估值體系。騰訊、京東的戰略投資,無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市場對唯品會發展和股價的想象空間。就在12月18日美股盤前交易時段,唯品會股價一度大漲近47.5%,報12.45美元。
沈亞還表示,本次三方合作是中國電商市場和互聯網產業的一件大事,三者將形成深度戰略合作聯盟。
其實,在阿里入股蘇寧云商,沃爾瑪進駐京東之后,將電商三足鼎立的格局改寫成兩強對決顯然更有故事性:阿里系與騰訊系。早在2014年,騰訊就宣布與京東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而國內現存的獨立電商平臺真正有實力的已經所剩無幾,而現在唯品會、蘑菇街等電商已經紛紛站隊加入騰訊系。
根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今年5月發布的《2016年度中國網絡零售市場數據監測報告》,2016年我國B2C網絡零售市場(包括開放平臺式和自營銷售式,不含品牌電商)份額排在第一和第二梯隊的分別為:天貓移動端57.7%,京東移動端25.4%,唯品會3.7%,蘇寧易購3.3%。由此可見,在中國的電商零售市場格局早已變成阿里、京東和其他。雖然阿里旗下的淘寶和天貓依然是電商行業的老大,但卻不斷面對騰訊系公司的挑戰。
電商注定是騰訊不可能放棄的一塊,騰訊于電商上還有很多棋子在下。
不說太遠,就在7月有消息指出微信在嘗試推商品搜索功能,用戶在搜索商品時,通過小程序給出商品搜索的結果。正在測試的搜一搜商品檢索功能,在作用上有點類似于淘寶直通車。2017年3月,騰訊悄悄上線了一款電商項目“騰訊優品”,半個月后騰訊優品更名為“企鵝優品”,有眼尖的人發現企鵝優品的風格和網易嚴選竟有些“神似”。
說遠一點,騰訊投資的東南亞電子商務和游戲公司Sea已經赴美上市。只是,招股書顯示游戲業務是該企業唯一的創收業務。而在今年3月,有“印度版京東”之稱的Flipkart新一輪融資已經敲定,騰訊是主要投資方之一。
此外,被電商充分改造的零售市場正在走向一個新的階段,如今的阿里和京東已經開始將觸角伸得更遠,阿里巴巴倡導的新零售試圖將原有涇渭分明的線上和線下融合,而京東首席執行官劉強東提出的第四次商業革命也將視野放到了整個零售行業。為此,阿里、京東甚至是騰訊近兩年都參與投資了不少實體零售項目。
因騰訊42億元戰略入股,12月18日復牌后永輝超市開盤漲停,報10.76元。不過,股價強勢并未持續太久,很快就打開漲停。截至收盤,永輝超市的股價上漲5.62%,報10.33元。一個有意思的對比是,兩年前的2015年8月7日,京東以43.1億元參與永輝超市2015年非公開發行,獲得永輝超市10%股權。復牌后,永輝超市當時的股價連續三日漲停。
唯品會為何引入騰訊和京東?
國內的幾大電商平臺中,唯品會的董事長兼CEO沈亞應該是最低調的,很少接受媒體采訪,連傳出來的照片都很少。
他一手打造出來的唯品會,盡管已經完成了赴美上市,但是在資本市場上仍舊很低調,公司的股東除了幾只戰略投資基金之外,全部都是公司內部成員。

就這樣的一家公司,竟然在短短幾年之內在國內電商行業做到了僅次于阿里和京東的第三位。
然而,擺在唯品會面前有兩個殘酷的現實:一,如何與自己的增長預期賽跑;二,如何與競爭對手的增長速度賽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