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45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簡介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產生的主要原因是企業自身發展的要求。隨著企業規模擴大和生產集約化程度的提高,對企業的質量管理和經營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必須采用現代化的管理模式,使包括安全生產管理在內的所有生產經營活動科學化、規范。
2018年3月12日,(ISO)發布了職業健康與安全新標準--ISO 45001。該標準將取代OHSAS 18001,已獲得OHSAS 18001認證的組織將有三年時間移轉至新標準。
2020年3月6日,國家標準GB/T 45001-2020《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正式發布,標準轉換的有效期為3年,也就是到2021年3月11日截止,此日期后,原GB/T 28001-2011標準證書作廢。
一、ISO45001認證是什么?
眾所周知,在人們的工作活動或工作環境中,總是存在這樣那樣潛在的危險源,可能會損壞財物、危害環境、影響人體健康,甚至造成傷害事故。這些危險源有化學的、物理的、生物的、人體工效和其它種類的。人們將某一或某些危險引發事故的可能性和其可能造成的后果稱之為風險。風險可用發生機率、危害范圍、損失大小等指標來評定。現代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的對象就是職業安全衛生風險。
OHSAS18001系列標準及由此產生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制度是近幾年又一個的管理體系標準的認證制度。OHSAS18001系列標準是由英國標準協會(BSI)、挪威船級社(DNV)等13個組織于1999年聯合推出的國際性標準,在ISO尚未制定情況下,它起到了的作用。其中的OHSAS18001標準是認證性標準,它是組織(企業)建立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基礎,也是企業進行內審和認證機構實施認證審核的主要依據。中國已于2000年11月12日轉化為國標:GB/T28001:2001 idtOHSAS18001:1999《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規范》。同年12月20日,國家經貿委也推出了《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審核規范》并在中國開展起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制度。
國標《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要求》已于2018年3月12日更新至GB/TISO 45001:2018版本,等同采用ISO 45001:2018新版標準(英文版)翻譯,ISO 45001將取代已被廣泛采用的OHSAS 18001以及其他一些國家標準。在2021年3月OHSAS 18001被撤銷之前,已獲得OHSAS 18001認證的組織將有三年時間轉換至新標準。
二、做ISO45001認證的相關資料
1、組織法人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復印件;
2、申請認證咨詢所覆蓋范圍的產品、服務簡介以及組織的概況;
3、簡要的工藝流程圖、地理位置圖、廠區平面圖、組織結構圖;
4、填寫好的認證咨詢申請書、合同書;
5、生產許可證復印件;
6、職業健康安全狀況證明材料;
7、職業健康安全預評價報告以及相關部門批文復印件;
8、設施技術方案以及運行驗收報告;
9、體系運行期間未受過職業健康安全處罰的證明;
10、上一年度以來職業健康安全條件監測報告;
11、上一年度以來相關方的投訴和抱怨記錄;
12、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手冊和程序文件;
13、危險源及其風險以及重大危險源及其風險清單;
14、使用的職業健康安全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
15、內審方案及報告和管理評審報告。
ISO 45001更強調管理者參與以及員工參與,以使工作場所更安全更健康。其設計旨在通過世界各地的組織使用相同的標準,減少全球市場的混亂和碎片化。其高層次架構與質量管理體系標準ISO 9001:2015以及環境管理體系標準ISO 14001:2015的相同,從而使它們更易于整合。ISO45001標準為組織申請認證的依據標準,在標準的適用范圍中明確本標準于任何規模、類型和性質的組織。目前國際上通過認證的組織涉及到國民經濟中的各行各業。
三、申請ISO45001認證的組織應具備以下基本條件:
(1)具備獨立的法人資格或經獨立的法人授權的組織;
(2)組織應建立符合ISO45001標準要求的文件化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在申請認證之前應完成內部審核和管理評審,并保證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有效、充分運行三個月以上;
(3) 組織應向認證中心提供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運行的充分信息,對于多現場應說明各現場的認證范圍、地址及人員分布等情況;
(4) 組織自建立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始,應保持對法律法規符合性的自我評價,并提交組織的作業場所有害物質監測報告等文件。在不符合相關法律法規要求時應及時采取必要的糾正措施;
四、ISO 45001 認證會給企業帶來的好處:
1、減少企業經營的職業安全衛生風險;
2、預防人身傷亡事故和職業病的發生,降低直接或間接損失;
3、更大程度地符合當地法律法規的要求;
4、改善企業與員工、公眾、政府及非政府機構之間的關系;
5、提高企業聲譽及市場競爭力;
6、建立國際公信力;
7、消除貿易壁壘,擴大市場份額;
8、提高企業的社會責任形象,使消費者對企業及其產品建立正面情感;
9、使合作伙伴對本企業建立長期信心。